網站導覽 / 留言板 / 加入最愛 /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老酒訊息

老酒的價值與定義

瀏覽:1711      發佈時間:2020-08-10 19:31:17 Share |

朋友客氣,送來禮物,打開一看,竟是一支五十年貴州茅台酒,突然感覺頭很痛,想起家中酒櫃內那幾支「極品」茅台在封塵,只得嘆氣。

 

首先,此禮太厚價錢太貴,我老派,想起回禮要破費,有些肉赤,況且,我一直都不懂欣賞茅台的好處。此老酒是醬香型,似陳年生曬豉油味,有獨特性,其他國家的酒做不出這味道,至於「回味悠長,空杯留香」等形容,也是對題。但問題是,喜歡醬油味與否,十分個人,我還是習慣威士忌,一口呷下有雲呢拿、焦糖、果香、花香、甘甜甘苦等等各種變化,價錢亦便宜一大截。

 

太太提議把家裏的陳年茅台老酒改送朋友或索性賣掉,有價有市,可以換上不少其他佳釀。是的,但我有心結。朋友在中國開餐廳,他說,一支正貨30年貴州茅台的空瓶,可賣過千元,50年的值幾千,80年的上萬元。空瓶有甚麼用?自然裝假酒去了。有報導說,正廠每年生產四、五萬噸酒,但全國銷量估計遠遠超越此數,那市場上豈不是大部份是A貨?中國畢竟有十四億人口,一間酒廠再厲害也頂不住需求,出現一些A貨平衡一下也是需要的。何況假酒又不一定全假,用正廠平價一點的茅台放入陳年貴價瓶內,近年破獲不少這案例,嚴格來說也算真酒。老酒真假難辨,如何敢把櫃內那幾支送給人家?

 

還有另外一個課題,想了很久也不明白。15年茅台賣五千元一支,50年賣二萬,80年賣數十萬,15年、50年其實是甚麼概念呢?西方老酒較易明白:1980年的紅酒,必須是採用1980年收成的葡萄釀製,然後入樽。有一部份葡萄酒適合陳年,放久了單寧變得柔軟,酯化過程令味道更複雜豐富,這類陳化有老酒價值。一支18年威士忌老酒的意思是,酒釀好後,存放在木桶內18年,經年累月滲入橡木中的雲呢拿、炭火、煙燻、堅果等等各種味道,是造酒必經步驟,時間夠了便入瓶,之後酒質不再變化。即是說,買了一支18年老威老酒,放了12年,還是一支18年老威,這方面與葡萄酒不同。是否越陳年越好?當然不是,尤其是餐酒,大多設計上是年輕即飲,適合陳年的亦有年限,我們做餐廳開過不知凡幾死得直直的舊酒。威士忌如是,在蘇格蘭世代釀酒的家族承認,最佳時間是二十年左右,在桶內太久,木味過重掩了其他味道,反而不妙,舊老酒高價多是虛榮。

 

說回茅台,官方網站沒有製作過程,有一些文章說「九次蒸餾,八次發酵,七次取酒,釀造周期大概一年,加上基酒的窖藏3-5年」,即是說,沒有在木桶存放這過程。剛說過威士忌離開木桶便停止變化,同樣酒精度高的茅台,放在甚麼容器可以令陳年50年老酒甚或80年老酒有意思?如果放在不銹鋼或陶瓷桶內,多久也不會有任何幫助,始終是個謎。然後上年看到一則新聞,成都律師邢連超以高價買了30年及50年茅台老酒,以為30年自是用30年前釀的酒入瓶,後來發現,茅台舊老酒,其實用15年基酒依據3050年的口味公式標準勾兌混合而成,各位看清楚,是30年酒味的標準,不是30年藏酒,真的感覺被騙,於是告上法庭。貴州茅台答辯說,他們從沒宣傳30年是30年藏酒,只是口味辨識的分別,顧客誤解是顧客問題。用15年酒溝出50年味道,原來如此,果然有道理,本來不陳年,自然沒有如何陳年的問題,我真笨,做威士忌的英國人更笨。

 

謎底揭穿,於是出現另一個問題,「陳年」茅台的超高價老酒,又是如何得出來?既是15年普通酒溝成,為何喜歡的人都說特別醇特別好?雖然,我一直認為,要醇,可以飲利賓納。想得太多會頭暈,反正太太已經出了最後通牒,地方不夠,要處理那幾支靚嘢,想起以前吃過茅台滑雞,味道不錯,或者可以做一隻30年口味,一隻50年口味,看看有否分別,應該有趣。